谈健全的人格是成才的保证
 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选择,才能从虚幻、无聊、茫然、焦虑、烦恼的心灵危机中得到解脱,才能在茫茫书海中搏击、求索、寻珍觅宝、淘沙取经,才能在行为实践中,生机勃勃地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寻找个人人生的坐标、证实个人生命的价值的同时,把自己的所有的聪明才智、青春年华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国家。
 
        从这个学期起,我将担任南模九七届高二(4)班的班主任。今天是开学第一天,为了和全体同学更好地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将在今明两天的班会课上发表题为《健全的人格是成才的保证》的主题讲演。讲演结合高二(4)班的具体情况,密切联系当代中学生活的时代特点和实际,把他们的高中阶段生活放在现实社会大背景下和整个人生发展过程中,从行为方式、心理态势、学习方法、目标选择等多个视角,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观点,提出我的见解和看法,并和孩子们一起讨论。
 
 
        有着百年历史的名校南洋模范中学,在上海几代人、上百万中学生心目中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迷,一个迷人心魂的梦,一个梦寐以求的向往。他们曾为能进入南模憧憬过,力争过;他们曾在这所南模校园中度过诗一般中学校园生活;他们曾一次又一次兴奋地甜蜜地回忆着那难以忘怀的追求和拼搏在南模的日日夜夜。
 
        随着时光的变迁,每一年代的南模人、南模生活都有着他们那一时代的特征。今天在这面临中国伟大的变革,上海日新月异,经济腾飞的新时代,什么是我们南模今天的特点呢?
 
        革故鼎新,向现代化迈进,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相接轨,是需要艰巨探索和奋斗的。它不仅需要我们具有扎实的文化知识,还需要我们具备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人格品质。过去的智能结构、成才模式、生活方式,正面临着科学知识高速度、信息化、整体化、综合化发展趋势的挑战,面临着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挑战,面临着教有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综合改革的挑战。为此,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为我们这一代跨世纪的南模中学生奠定了特有的时代特征。
 
 
        还记得爸爸妈妈一清早用自行车送你到学校大门口,傍晚又等候在校门外的情景吗?那是小学、初中时代。今天,我们再也不愿意爸爸妈妈接送上学了。这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的角色转换的过程。角色转换过程远不止接送上学一件事,你需要独立安排时间,独立处理人际关系,独立思考问题.......没有一个南模高中生会承认他畏惧独立,但是真正实现独立,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是一个艰苦、漫长、曲折的过程。
 
        独立,标志着一个人从被动接受的发展状态进入到了自主选择的发展阶段。南模高中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活角色开始,同样具有自主性和选择性重要特征。
 
        南模高中生活的“自主性“就是学生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自觉能动地进行学习和生活。除了让大家自主安排课余时间、自主选择选修课程、自主确定研究课题等等以外,我们还主张自我意识、自我设计、自我塑造。
 
        我们强调自我意识,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现有的知识、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爱好、需要、理想等等与成长有关的各种内在因素的结构和水平有一个合乎实际的认识。这是自主的内在依据。我们鼓励自我设计,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现实状况和客观需要及可能,规划自己的生活目标、发展方向及实施方案。这是自主的内在动力。我们还放手自我塑造,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目标,利用已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主动地自觉地锻炼自己、培养自己,努力完善自己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合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是自主的外在实践。
 
        在即将来临的新的学期,我们班的同学将各自依照我们的自主选择,有的将活跃在社会活动舞台上,有的将冲刺、厮杀在学科竞赛沙场上,有的将为TOEFL 早过600下工夫,有的将洒汗在为争夺中学生篮球冠军的绿茵场......我们时而集中在教室里一起聚精会神地听课,时而又分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各忙各的,不见踪影。除了特意安排的班、团活动,让大家交流思想、交流体会,我们可能一连几天也讲不上一句话。有人可能认为,这是不是有点“自私”,不,这其实不是“自私”,而是 “自我”、“ 自主”。“ 自私”和“ 自我”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有人又可能认为这些自主性的提倡是否到进了大学后再讲,不,我认为,至少南模的高中生是可以做得到,并且做得好的。
 
        今年3月份,我们高一年级去南京社会考察,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特别突出了“自主性”。大家自主选择考察点,自主选择考察对象,自主确定考察内容,自主安排时间、日程。开始考察的第一天晚上,风雨交加,已经是晚上8点钟了。我们老师当时在观看南京长江大桥,我心里不免有点担心,那么多的学生撒在南京各处,老师又不在身边,今晚会不会有事?但是到8点时,全年级几十支考察小分队都准时到达驻地。这说明我们南模学生的自主能力是很强的。
 
        当然,我们的自主性,并不排斥教师、家长的教育和培养。相反,学生应该争取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只不过大人们的教育不带有任何强硬指令的性质,而是把他们的经历、经验告诉大家,起指导作用。这种指导对我们当前提高学习、生活的技能和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生活的篇章是由人的行为写成的。人的行为又是在一定的时空中间展开的。关于“行为",心理学家曾赋子这样一个公式:B=f(P·E)。这是我们都熟悉的一个数学函数式。那么B(行为)是关于P(个人)、E(环境)两个变量的一个函数。在南模这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作为主体的南模高中生将以怎样的行为方式和姿态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才有助于自我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呢?我认为应该把握两个方面: 自我与环境。把握自我,必须强调自我行为的理性指导和自觉调控;把握环境,在于对时间空间的充分占有和有效利用。
 
        在讲自主的同时,我们必须强调自律。自律,即行为的自我约束。人的行为既受主体需要的驱使,又受外在规律的制约,在需要的驱使和规范的制约的夹缝中,人们驾驭自己行为的调控机制。
 
        高一的时候,我们在提倡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是否有随意讲闲话、做小动作、看闲书等违背课堂纪律的现象? 我们在提倡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劳动的同时,是否有个别同学躲在教室里不外出参加广播操早锻炼,或故意逃避大扫除等集体劳动?我们在提倡课间十分钟放松头脑的同时,是否有个别同学在教室的后墙踢起足球,弄得教室里尘土飞扬、秩序混乱,甚至损坏课桌椅、壁橱? 还有,在我们提出自主学习的同时,是否有个别同学索性连正课都不上,班集体活动都不参加? 这一个又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在整个交响乐曲中显得那么不协调。
 
        虽说是从初中向高中过渡阶段,这些现象在所难免;虽说是在突出强调自主的时候,同学们一时难以把握自己也在情理之中;虽说是我们这个几乎全由独立性认知方式学生组成的班级,独立性认知方式性格内向型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考虑甚少,是他们天生的一大认知特点,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个人格素质教育的实验班,这些现象是决不允许再度出现,更不允许有所蔓延。
 
        人的行为必须接受社会规范的制约。这些社会规范指国家法律规范,社会道德规范,学校纪律规范,团体契约规范等。社会规范并不抹杀人的能动性,也不是限制个性发展的机械的、僵化的条条框框。恰恰相反,这是个人自由发展的根本保障。正是由于它的实际存在,它的作用和功能的实际有效的发挥,才能造就一个和谐的、有序的社会环境,保障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个性。没有比赛规则,比赛怎能正常进行,运动员怎能发挥他们的技术特长。同样,没有良好的纪律的课堂,怎么让老师尽情地讲完一节课,又怎么让大家充分地掌握好知识,并向知识纵深的方向发展去探索思考呢?
 
        在此,我想重复强调这样一个辩证关系:行为自主性必须包含着自律,行为能动性必须包含着制动。我们在追求行为的自主性能动性过程中,必须同时学会行为的自律和制动。我们要懂得和加强行为的理性意识、行为的目标意识和行为的评估意识。
 
        在自主、自律中自塑,我向大家提出这个口号要求。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是一个行为的过程,一个人表现于社会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各人自主、自律能力和水平。自塑就是把自己当作是自己的雕塑作品。你的形象的产生,就看你如何运作自己手中这把刚劲锋利的刻刀,去勾画轮廓,去雕刻面容,去谊染风采.....
 
        自塑过程中出现败笔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怎么对待。是寻找理由为自己的败笔辩护,还是想方设法把败笔掩盖起来,藏在人们视线之外? 这些都是不对的,是自欺欺人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正视败笔,或认真加以修正,或推倒重来。有时候,这种败笔是显而易见的,但更多的时候,这种败笔并不能自己觉察出来。这时,你要懂得一个艺术评价问题。你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包括同学的,老师的,家长的。不要埋怨别人不理解你,当你周围众多的人向你提出批评时,而你一时又不能接受时,你要提醒自己,是不是自己在思想层次上或目标追求上出问题。加强自己的自律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调控和优化选择,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理想自我,是一个高于现实的艺术构想,它带有追求,带有向往,而且还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自身艺术修养的提高,艺术功力的加深,在不断地升华。
 
        如何在自主的需要中学会自律和自塑,这里还很有必要谈一下人际交往问题。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生活着,都离不开和别人交往。交往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生就是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交往范围、交往机会、交往频率也相应地扩大、增多、增快。
 
        我们这个年龄是交往的开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交往必须有三个需要:
 
1.需要真诚。真诚即真心诚意。外在言行与内在思想一致,自我表现真,待人处事诚。把朋友的苦乐当作自己的苦乐;在朋友有危难之时,不但不落井下石,而且伸出援助之手。中国古代伦理学特别强调“情义”二字,其思想内涵就在于此。你投之以“桃”,他才能报之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真诚代表着文明,代表着健康和科学。莫要说我们校园中的人与人交需要真诚。即使在生意场上也强调一个真诚,互惠互利是公开的。“十商九奸”的说法早已过时,那是落后年代的现象。
 
        有些人片面强调交往技巧,这是不对的。交往固然需要技巧,但必须要有真心诚意的人格精神,有诚又有信,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只有在强大的人格精神引导下,才能引导我们走向人际交往的佳境。
 
2.需要理解。理解就是理性地客观地认识和评估对方的角色意义和行为价值,相互沟通、视角转换、角色互换、情感关注等都是相互理解的好方法。
 
        当一个人处在孤独、寂寞的状态时,或学业上、事业上碰到困难,进展不顺利时,或被人欺侮或被人捉弄时,最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这时,他(她)往往把自己能及时地和他(她)聊聊,给予情感上的关心,给予实质性支持,将对他(她)来讲是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3.需要尊重。尊重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尊重就是对人一种真诚和理解。而且尊重是相互的,也应该是平等的。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尊重是最为敏感的。不仅体现在言语、举止之中,而且还表现在眼神和瞬间的脸部表情。
 
        那些只关心自己,在交往中总是为自己获得好处和利益为前提,而置他人利益与需要于不顾;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规劝;或居高临下,看不起别人;或嫉妒心强,报复心重等等交往,都是不对的,都将使人际交往陷入僵局。我们提倡健康的人格,就必须首先去除在交往中存在于自身的缺点和错误,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交往是一种多种修养、多种知识、多种能力、多种品质综合作用的过程。交往是一项错综复杂的活动,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知识、足够的能力和足够的经验才能得以应付。交往最能集中体现一个人的人格特征。
 
 
        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心理是行为的内在依据。人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心理境界直接支配和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行为效绩和行为追求。因此在谈了行为的自主、自律和自塑之后,必须和大家一起讨论有关心理的一些问题。我们从心理上懂得了一些内在原因,我们便能在行为上做好自主、自律和自塑。
 
        进入南模高中,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然而接踵而来的问题也多了。因为这里充满着竞争。一天那么多的课,一堂课那么多的内容,一个阶段下来又有那么多的测验、考试,眼前又是那么多的高手云集。许多同学感叹初中时的优势地位丧失了,初中时的空闲时间不见了,初中生活时的诗情画意荡然无存了,再加上教师授课方式有所改变,教师管理方法也有不同。由此感到压抑、苦闷、孤独和忧郁。其实随着我们年龄增大,南模的高中学科内容丰富,社会活动范围广阔,更具有诗情画意,南模高中的老师也同样很有人情味,关键在于你怎样去适应,怎样去寻找,去感受。
 
        许多同学走出自我的小区,走进生机盎然的草坪,让阳光、雨露、空气、鸟语花香一起来滋润自己。但也有的人却在冲突的痛苦中,机械地卷缩进“自我”的硬壳,时时警戒,事事防御、陷人明影的笼罩之中。焦虑、抑郁,孤独是比较突出的情绪表现。如何解决这些心理上苦闷和解除心理上的障碍呢?我们不能就事论事,就像治病要治本一样,要追根寻源,要挖掘这些情绪表象背后的矛盾冲突的实质。
 
        一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学生的理想,充满着向往和憧憬,是一首诗、是一首歌,是只属于玫瑰色一个颜色的。而现实,充满着艰辛,付出、曲折、漫长,颜色是杂色且多变的。我们鼓励理想,因为理想能产生动力。但也要面对现实,只有对南模高中的艰苦性有了足够的认识,只有对磨炼自己、摔打自己有了足够的思想准备,才能预防这些心理上的失落。
 
        同时,我们也要有“山外山,天外天”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实际上这个问题你迟早要碰到的。你初中时的优势算什么?一个班才五十来个同学,就是一个年级也不过三四百人。高中就不同了。各个班的精英都集中在一起了,尤其是我们这个班,是考了又考,集中起来的。本来初中班上是前十名的,现在就要排在前五十名左右,这还不算什么呢。走出校门,看徐汇区,还有上海中学,走出区呢? 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等等。但是我们还是鼓励要夺冠,不仅要夺学校之冠,还要夺全区之冠,还要夺全市之冠,所以心理上的失落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努力,拼搏。当然,在自我设计和自我塑造中,要注意扬长避短。
 
        二是文化背景与同伴、老师的冲突。每一个人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生长的。同样,每一个人都是其背景文化的载体。在这一意义上,一个人的经历就是文化的凝结。例如,南方人吃稻米,北方人吃面粉;顺利的人傲气、脆弱,曲折的人多疑、顽强......文化的渗透力之强,使每个人的素质修养被他成长的文化氛围所掩没。
 
        几年前,我在一所中学中工作,碰到这样一位高一学生。他长得英俊、文雅,雪白的皮肤,一双聪明的大眼睛。父亲是某电视台的一个负责人,妈妈是一个文化单位党委干部。可是这孩子专门在校园中结伙打架,敲诈勒索学生钱物,且能指挥几十个小伙伴,在他身上已有几个警告、记过处分。这样的家庭背景,这样的斯文长相,怎么会有这样的恶劣行为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我真心实意地接近他,同他聊天,为他补课,和他一起过周末。后来他向我倾诉了他的成长史。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又常不在家,初一时他就被寄读在这所他母亲的母校。刚来这所拥有四十多个班级的大型中学,他简直如一头小羊羔,一连几次, 他被一伙比他大的学生拦路抢钱,不给钱就挨打,打得鼻青脸肿。父母给他一个月的生活费抢光了。回家父母还不信任他,说他自己花光了钱还说谎。他又在学校里告诉老师,老师一时又查不出来,或有时又无暇顾及。再说老师一查,这种人会加倍来找他算账。于是他在跌跌爬爬中站了起来。他反面吸取了教训,学会了找大同学做靠山,学会了自己当头。每当他打了一个学生,抢到了钱,他心里一阵快感,他能与以前欺信他的人抗衡了,甚至压过他们。他还敢抢高三同学的钱,吓得高三学生直往后跑......呵,文化生人,我感慨万千。在我的帮助下,他转变了,他现在又还了英俊潇酒的自我,在电视台当节目编辑,经常可以在电视节目的编辑人员名单上看到他的名字。
 
        南模的高中是不会有这类个例的。但是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师生之间的碰撞、同学之间的碰撞面前,我们一定不要就事论事,一定要查根寻源。各自的背景文化在自我身上积淀形成了鲜明的个性文化。我们只有以新颖的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与其交流、沟通、补充、渗透、同化,才能改变其落后文化,赋之以先进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耐心,要掌握分寸,要尊重在先,真诚、理解、诚信为本,才能处理好这种撞击和冲突,解决好心理问题。
 
        三是主体意识和群体规范的冲突。南模的高中,尤其是人格素质教育的强化实施,将会有一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但是面对激烈的学习竞争,面对五彩缤纷的社会活动,一部分同学由于原有学习基础、性格等诸多原因,会与大步前进的群体产生摩擦和冲突,出现自我疏远的倾向。
 
        自我疏远是指个体没有形成良好而健康的同伴群体,或一度失落同伴群体而产生的一种对抗性的心理持有者。表现形式为远离群体,消极自卑,寡言少语,或过分强烈地表现自己,常常故意从反面来强调自我的存在,举止行为怪僻,故作神秘等。
 
        学习上成绩落后,当他们感到无力去拼争时,便寻找种种理由为自己解脱,甚至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或担任这门学科的任课老师横竖不顺眼,对群体活动冷漠,甚至不参加。
 
        尽管典型的自我疏远学生是属于极少数的,但是轻度的自我疏远倾向却有相当数量。或在某一方面,或在某一时期表现出来,在竞争越激烈、生活节奏越紧张的地方,这种心理现象越严重。
 
        正确地认识自我,有效地自我调谐,充分地扬长避短,适当地调换生活环境是解决这类冲突的方法。
 
        获得友谊,对我们心智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开放自我、克服自我封闭、优化心态,获得生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友谊有两个主要特征:相互理解和亲密。相互理解是指正确地认识到朋友之间个性和活动实质上是互补的,而且人与人之间可以以互惠的方式联系起来。理解对方的个性,意味着要尊重对方的不同兴趣、能力、经验、经历、需求,要看到自己和对方毕竟都是独特而分别独立的人,不能事事以自己的想法、要求、愿望来要求对方。实际上,你尊重对方,也得到了对方的尊重。你支持满足对方的需求,对方也会全力地支持你的学业和事业。亲密,是友谊中的关键因素。我们可以和众多的交往对象建立友谊,但是能建立亲密的友谊是与之有不同之处的。通过坦率、诚实的情感、思想和观念交流,甚至透露自己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情感和观点,并且深信不会被对方用来反对自己或愚弄自己。
 
        心理学调查研究表明,朋友之间的友谊,会相互影响对方的社交行为、事业、学业。密友的获得,则大大提高个人的自尊和自信。中国古代打仗时常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其深刻含义就在于此。刘备与诸葛亮,尼克松与基辛格,古今中外,例子举不胜举。
 
        友谊,任何年龄层次的人都需要。友谊能满足一些非常重要的需求。友谊是对消极情绪的良好治疗方法,因为友谊提供了表达自己感情的机会,宣泄可以达到一定的心理平衡,同时对方的理解、安慰、鼓励又能鼓起自己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友谊又是我们生活中的支援的资源,它让我们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去面对生活和他人,而是与人一起去直面现实。高中生走向独立,脱离了父母的襁褓关怀,友谊则是最好的取代。这是一种进步,一种需要,一种成功。
 
        心理学清楚地论述道:在人际交往中保持正确的交往意识是获得成功交往而提高发展自我健康心理的关键因素。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学业事业成功。但我们也要真心实意地希望且尽可能去帮助别人的学业事业获得成功,这是交往能获得持续、得以广泛进行的保证。这也是摒弃了儿童意识和父母意识后一种更为宽怀而大度的健康的成人意识,也是摒弃了旧的恶习遗留后一种更为文明、更为科学的现代人意识。
 
        我们的中心思想是我们要在自主的需要中学会自律与自塑,并且又从心理的角度,讨论如何做好我们每个人的自律和自塑工作。
 
 
        认知方式是指个体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从认知方式风格来区分,一般有依赖性和独立性两种。我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认知方式形成、特点、缺点部分及如何纠正等作了十多年的尝试、摸索和研究。一个人的认知方式有天赋成分,但是出生后的领养方式、父母认知方式的影响,幼儿园、小学、中学老师的认知方式影响以及学校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个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初中阶段已经逐步显示,进入高中以后,已经显示得十分清楚。由于成因复杂而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一旦形成,特别是到高中阶段,每个人的认知特点已无法改变。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性随之有所增长和发展,某些特征上有所互补。
 
        我们班级学生由于是理科直升班,所以集中了独立性认知方式的学生。这种认知方式的优点是在感知物体时,能把物体从场景中区分出来,能解决在不同场景中出现的同一问题和稍作改变的问题,按照自己的自觉或思考去作判断和采取行为,不受外界环境而轻易改变。缺点是喜欢从事独立性强的活动,分析事物简洁、抓规律,忽视情感作用,有些人自控力差、意志力薄弱等。
 
        认知方式是人的人格特征之一,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认知方式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谈论学习,不能只谈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还要谈学习观念,更要谈认知方式。这是对学习研究的进步。因为研究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就可以正确地认识、评价一个学生,正确、科学地为他(她)制订学习计划、奋斗目标。
 
        在数学学习中,会考得A级的,高考不一定能过130分,高考得高分的不一定竞赛能获奖。不是所有大考得高分的同学都能叫他去参加竞赛。但是高考过130分,会考一定可以得A。竞赛能获奖的,高考一定可以得高分。在要求学生数学学习规划中,不仅看他们的考分。更重要的是,考察他们的认知特点。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认知特点以后,也可以主动去学习,可以集中精力去攻自己优势的课程。
 
        我们这个班几乎全是由独立性认知特点的学生组成,果然有其优势的地方。但是这种认知方式缺点部分集中在一起也有很大负效应。上课随意插嘴,对老师讲课不断发表议论,还要挑剔,喜欢自主,却不爱自律;做事凭兴趣出发,爱干的电脑,没命干;不爱干的大扫除,想着法子溜;做事不考虑行为后果,教室内踢球,管它尘土飞扬、损坏桌椅;下课铃一响,马上扑克上桌,管它班集体形象、实验班的示范作用。然而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格,我们不能满足于学习成绩好,我们要向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严格要求。我们要多在自律上下功夫,要培养坚强意志、勤奋刻苦精神,要重视文化艺术学习,要多参加社会活动,要多与人交往,做事要多考虑后果,要全面和谐发展。
 
        我是一个独立性的认知方式者。由于自小没有人和我谈起这些道理,我一向以本色的我求学,以本色的我处于社会,结果在工作中碰了许多钉子。主要是你的独立性认知方式把什么事情都像分析数学问题一样,采用公理、定理、公式来论证、推导,周围的人不能接受。他们与你的认知方式不同,文化背最不同,追求目标不同,他们不能理解你在想些什么,你为什么作出这种判断,特别是独立性认识方式的执着性,很不容易被人所理解,所接受。
 
        虽说在国外评价一个人注重于你所从事的工作的实绩。例如你是搞电脑的,就看你电脑科技领城内开拓的成果怎样。至于你的同事怎么说你,没有这项评价指标。但是在国内就不同,评价一个人,往往后者占很大的比例。这是一个文化背景传统的问题,也是一个管理上差距的问题,这里需要时间。但是作为教育,从健全的人格角度,提出这些问题,是极其有益的。
 
        在认知问题上我还想强调是认知与情意、个性因素协调发展的问题。高中生的认知发展离不开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发展,两者总是相互作用的。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等,对认知活动起定向、发动维持和调控作用。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学习动机更强烈,理想、世界观开始形成,行为的自觉性更高,这一切都给认知发展以强大的推动力。同时,高中生思维的成熟、自我意识的增强,对于情意、个性等心理因素形成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使我们的学习和心理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谈论学习观念是今天整个演讲中同学可能感到最不易听懂的一个问题。但是教育角度、学习观念的更新,标志着教育改革的进展。因为我们确立新的学习观念,是为了适应现代形态的教育教学改革。由于我们基础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转轨,所有我们的学习观念也需要作一系列的改变。新旧学习观念不同在于:旧观念侧重于知识,新观念侧重于学识和能力;旧观念把人作为载体,新观念把人作为主体;旧观念导致人的被动,新观念导致人的主动;旧观念使人片面发展,新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旧观念强调的是继承,新观念强调的是创新;旧观念着眼点是书本、知识本身,新观念着眼点是人,探索和研究未来。 
 
        作为南模的高中生,学习态度的科学性是必须强调的。
 
        杨振宁博士今年暑假在交大讲学,我们班好多同学都去听了。杨振宁送给当代青少年四个字一“宁朴毋华”。我非常赞同对学习优秀的同学提“宁朴毋华”,反对华而不实、浮夸。确实”宁朴毋华“对我们班再合适不过了。去年高一时,在华而不实的问题上,我们班闹过不少笑话,大家都记忆犹新。大家喜爱做综合题、难题,而忽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学习,嘲讽老师讲课犹如在割草(比喻太简单了),结果呢,高不攀、低不就。有多少人能拍胸保证会考能轻取“9A",有多少人能说学科竞赛定能榜上有名。
 
        什么是“朴”,就是勤奋、严道、求实。勤奋就是要坚持不懈,知难而进。学习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而是复杂的艰苦的劳动。书山巍巍,学海茫茫。科学突飞猛进,新知识层出不穷,要在其中学有所获,并且取得成就,不作拼搏,是不可能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惟有助奋刻苦,才能有所成就。鲁迅的成功“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爱迪生的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因斯坦的成功等于“艰苦劳动。正确方法+ 少说空话”,苏步青的成功在于“做了四千道微积分习题”。“业精于勤,荒于嬉”,从勤奋开始,坚持不懈,刻苦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日积月累,终有所成。
严谨就是要严密道慎,一丝不苟。没有严道,就没有科学。严谨是获取科学成就的保证,还是重温一下巴甫洛夫的话“你在想攀登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我们要一丝不苟地对待学习。一个基本概念、一条基本原理,都要力求弄懂弄通,理解准确,然后不放过书本上每一道例题、习题,决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只有现在严谨地对待科研,对待工作,也只有现在经受了严格训练,掌握了严密的精细的认识体系,将来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发明创造。
 
        求实就是要认真踏实,实事求是,力戒虚妄。
 
        在谈学习的最后,我想说一说意志的坚韧性问题。坚韧性是人的意志的特点之一,坚韧性是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完成艰巨复杂任务的品质。与此相对的是动摇性。在客观上,坚韧性与所执行任务的要求的合理程度、难易程度,以及年龄等相关。在主观上则与兴趣需要、动机和目的的水平,对所执行任务的意义的理解程度、习惯的稳定性水平有关。坚韧性对学生的成才尤为重要;而这一品质的发展与主,客观条件的利用有大关系。高中生的坚韧性品质的发展已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高一学习来看,坚韧性方面的发展是不理想的。有的同学在完成作业方面还存在问题,有的同学在学科的全面发展上很不够,有的学科已接近偏废,许多同学在向学科的纵深度发展做得还不够。说老实话,我对我们的外语学习和学科竞赛是有优虑的。这主要是一个意志坚韧性问题。
 
 
        下面谈谈目标和选择同题。在强调宁朴毋华学习的时候,学习的方向、学习的动力、学习的顽强意志力都来自正确的人生目标确立和选择。
 
        不能设想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的努力、奋斗、追求,没有明确的目标作为引导。在生活中,行为的选择、心理的优化、智能的建构,都是指向一定的人生目标的。“我将报考什么大学,选择什么事业,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南模高中生们的早早考虑的问题。我们的自我设计、自我塑造,首先就是对生活目标的设计和确立。生活目标明确了,才能从虚幻、无聊、茫然、焦虑、烦恼的心灵危机中得到解脱,才能在先茫书海中搏击、求索、寻珍觅宝、淘沙取经,才能在行为实践中,生机勃勃地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任何目标的确定,都是一种选择。我们生活的目标,有终极的,也包含近期的。不论哪一种目标,要实现它,就要去奋斗。因此,目标对人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人生就是选择,就是不停的选择。不要以为只有年轻人才谈目标,才谈选择,其实许多人过了而立之年,过了不惑之年,依旧精力充沛,在选择自己的生活,在确立自己新的生活目标。
 
        目标选择具有功利性和理想性。所谓理想性目标选择即以前期目标为起点,把它作为人生发展的一个环节,在信仰的催动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顽强的意志,把模糊的理想现实化,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具有这种目标选择的人,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自始至终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并总是不失时机地将有利的现实因素转化为一种助推剂,督促自己、鼓舞自己向理想目标进军。
 
        毫无疑问,功利目标选择和理想目标选择是两种价值观的反映,是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相互作用后出现的两种指向。在今天物质经济发展的社会形势下,不论选取哪种目标选择,都是可理解的,这仅是一种价值观念问题、思想境界问题。有些人偏重于功利目标选择,有些人偏重于理想目标选择,有些人则两者并行。我是推崇理想目标选择的,从我所走过的路可以看出这一点。但我完全理解别人的选择。有时我怀疑过自己的选择。一个人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在生活、事业的重重阻力面前,对自己的选择的矛盾、犹豫都是正常的,然而我始终坚持,没有改变自己既定的大目标选择,几十年如一日。
 
        今年暑假国际大学生辩论会也谈了这个问题,辩论得很有意义,我从头看到尾。随着时代的向前,科学的发展,理想目标的选择将更为可行。所以我一直认为你们这一代是幸福的。
 
 
        好,长达三个小时的时间到了。我们的主题是“健全的人格是成才的保证”,“建设健全人格”的讨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一个部分。回顾所谈的整个内容,同学们为我这篇围绕着“健全的人格是成才的保证”的讲演打多少分呢? 同时我将要求同学们对我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一部分,或最有感触的一部分,或围绕这个主题,你认为要谈的而我没有谈及的内容发表一些你们的见解和看法。
 
        最后我用我心中的一段话来作为演讲的结束:
 
        少年心中的海,蓝得深;少年心中的天,蓝得远;少年心中的未来,将比这海这天蓝得更深更远。我羡慕你们拥有这美好幸福的少年,因为我的少年是没有尽头的企盼。
 
        为了寻找人生的坐标,证实生命的价值,我这有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中断对未来的追求。我如痴如醉地爱上了人民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平凡的职业。我不在乎每月工资奖金得多少,我无假去享受彩电的休闲,空调的舒适,宁愿在这简陋斗室,与你们叙情话谊。
 
        我或许并不是一个天才,我愿以勤奋刻苦来弥补天赋不足。我无法回避昨天的遭遇,但我有权去珍惜今天的每一分每一秒,我要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又愿将自己的价值落实到你们每一个人身上。
 
        十六岁的花季只有一次,你们要抓住这美好时光,学习人生的道理,学习文化知识,建设健全的人格,塑造完美的自我,抱着一大堆憧憬去努力,去奋斗,去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