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兰多之夜(节选三)---拉斯维加斯随想
熊晓东


        2002年4月24日,忙碌了几天,终于完成了演讲任务,我一下子感到轻松了许多。

        这一次参加NCTM年会,Vogeli教授给我安排的住宿是一个很大的宾馆,称得上Hotel。去年,参加年会在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Vogeli给我安排的是一个很简易的宾馆,在美国称为Inn。其实,Hotel还是Inn,我都无所谓。我倒觉得Inn还感到自然一些,因为和北大的勺园招待所差不多。参加会议,Inn的条件足够了。奥兰多的那个Inn周围有山有水,环境十分幽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忙于参加会议和准备发言,到了拉斯维加斯我都没有来得及顾上看看这个城市,也始终没有找到一家Chinese Food,看了几家餐馆,里面的食品怎么看都比纽约还要美国化,我实在受不了那些带着血丝的半生不熟的牛肉的饭菜,我只能在超市里买些面包牛奶和素菜色拉打发日子。今晚,我本想再找找有没有中国餐馆,但是,在街上兜了一圈,还是没有找到。也不知China Town在哪条街,离这儿有多远。四天了,没有吃到一粒米饭,真是到了饥饿的程度,人生地不熟的,我绝望了,只好回宾馆。去年奥兰多的宾馆附近就是一家越南人开的中国餐馆,那几天我一点儿也没有感到身处异国水土不服,这次在拉斯维加斯确实感到了不同国度的饮食上的巨大差异。看来只能等回纽约以后,再能吃到米饭。

        宾馆的床边书桌上放着拉斯维加斯的城市介绍,打开电视机,也播放着拉斯维加斯的风土人情,我开始注意这个闻名世界风景如画的特殊城市。

        拉斯维加斯(Las Vegas)建于1854年。拉斯维加斯的名称是西班牙人起的,意思是“肥沃的山谷”,因为拉斯维加斯是周围荒凉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带唯一有泉水的绿洲,由于有泉水,逐渐成为来往公路的驿站和铁路的中转站。

        拉斯维加斯开埠于1905年。内华达州发现金银矿后,大量淘金者涌入,拉斯维加斯开始繁荣,但如同西部各采矿城镇一样,一旦矿产被采光后,城镇就会被抛弃。

        1931年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为了度过经济难关,内华达州议会通过了赌博合法的议案,拉斯维加斯成为一个赌城,从此迅速崛起。拉斯维加斯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博彩业,由于赌场是个淘金碗,美国各地的大亨纷纷向拉斯维加斯投资建赌场,甚至日本的富豪、阿拉伯的王子、著名演员均来投资。

        1990年甚至唐人街也在拉斯维加斯落户,这块美国的内陆沙漠地,海上过来的移民一般不会去的,由于赌博业的发展的迅速,吸引了做生意的人们,很快拉斯维加斯也有了亚裔美国人的聚集地唐人街,但是,比起其他民族来,这里亚洲人还是很少的。这里白人占70%左右,黑人占10%,亚裔只占5%不到。亚裔人除了在唐人街经商外,也有的在赌场中做发牌员。亚裔人少,中国人就更少了。怪不得,这些天,我一直没有看到Chinese Food的餐馆招牌。

        赌博成为合法的事业,此法令一出,几乎在一夜之间,市区的赌场纷纷成立。拉斯维加斯的“赌城”之名也就此传开。二战以后,大型的度假饭店也继之而起,并且经营赌场和娱乐事业,吸引了各方观光客。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去玩赌,在洛杉矶市设有络绎不绝地来往赌城的巴士。游客只需在各代理公司花15美元买张搭乘“发财巴士”的车票,到了拉斯维加斯赌场就可以凭票得到回赠32美元,包括一顿丰盛的自助餐券12元,赌场筹码20元。拉斯维加斯很快就成为美国发展最迅速的城市之一。

        拉斯维加斯地处内华达州被荒凉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带包围的山谷地区,周围环绕着1000米至3000米的高山。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很少,夏季炎热,典型的沙漠性气候,正午的温度常常高达38゜左右,而晚间的温度相对凉爽。冬季寒冷,多风沙。拉斯维加斯很少受到恶劣气候的袭击,春季和夏季仍然是最宜人的季节,偶然的暴雨会导致洪水。拉斯维加斯城市总面积293.6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630人,城市建设繁荣,交通便捷,市内有高架铁路。

        全世界都知道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一直是一个充满极端的地方,是在广大的沙漠里人工造成一个繁华的传奇。在这个多元化的城市里,除了有大型的赌场之外,还有大型的非常豪华的度假旅馆和供人观赏的巨大的水坝,世界级的高尔夫球场,都是充满刺激性的。因为来到这里的人们都是来寻找刺激的,那些梦想一夜致富的人们聚集在这里,努力着,拼杀着,一直是一种歇斯底里地状态。确实,一夜致富的人与事也时有所闻。

        拉斯维加斯的老虎机是随地可见的。马路上一路都是老虎机,连飞机场的登机口也有。在你要登机离开这个城市时,老虎机上五颜六色的灯光闪烁着,还在向你招手着,没有自控能力的人们,禁不起这般的引诱,就会再坐上老虎机玩几下,或是想翻本,也或是想赢了再赢。那正是一个贪婪的城市,让那些有赌性的人流连忘返。

        拉斯维加斯城市的文化和我的生活理念,价值观完全不一样,讲心里话,我是不认同的。为什么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兴旺要靠赌博业呢?我是学数学理科的,着重逻辑思维,平时生活中我对赌博从来不感兴趣,就连买彩票、买股票都不感兴趣。几十年来,在我的心里,从来没有半点的赌博心理,从来没有想过要靠侥幸心理去赚钱,或是靠侥幸心理去获得某件事情的成功。钱是要赚的,但是要赚得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事业上我更是反对赌博反对功利。

        当然,拉斯维加斯是美国的事,与我的生活和专业都相距太远,我也没有精力去多思考这些问题。我边看着手中杂志的拉斯维加斯城市介绍和电视里不断变换的拉斯维加斯山山水水的充满激情的风景画面,边思索着拉斯维加斯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基本上对拉斯维加斯有了一个立体的印象和自己的价值判断。

        虽说讲演任务已经完成,但是我人还是非常的兴奋。我一边回想着白天演讲会上的情景,我的演讲主题是英才教育在中国,一边回味着NCTM主席Johnny W. Lott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和我交谈的内容。亲眼目睹美国数学教师那么敬业,那么认真地研究着和讨论着数学教育教学追求着事业的发展。怎么样使自己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我不由得思考起这样一个问题。

信仰

        1996年的时候,我们六六届的高中同学聚会,一别三十年,大家现在都已风霜掩面,白发上头,万千感慨。大家从上午聊到中午,饭后又聊到下午,从下午又聊到吃晚饭,晚饭后,大家仍不愿离去。几十年的岁月,无论怎样浓缩都道不尽那寒来暑往,沧海桑田一般的生命历程。

        大家都沉浸在往事中。不知谁提议,大家便开始唱歌,一支又一支童年的歌曲再一次掀开了儿时的记忆: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事情。那时侯妈妈没有土地......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上......”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面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

        “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高高的天空,雄鹰在飞翔,好像在守卫辽阔美丽的土地,一会儿在草原,一会儿又向森林飞去......”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前辈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不怕困难......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对于我,还有扎根在心中不能忘却的是当年的小说和电影《青春之歌》,杨沫笔下和谢芳扮演的林道静的形象和语言竟是那么的清晰和完整。她曾经是我精神世界的偶像、榜样,几十年来激励我一次又一次地做出自己人生的选择。

        三十多年后,再唱起这些歌曲或回想起《青春之歌》时,记忆如小溪一样在心中流过。

        事实上,这些年来,我无时不刻不在唱这些歌,无时不刻地不在想林道静的故事,不管是在人生道路稍许顺利的时候,还是在艰难困苦的岁月。说句心里话,每当我想起《青春之歌》和林道静,我心里就一阵阵的痛,一种难以忍受的疼痛。林道静是在我青少年时代进入了我的精神世界,从此建立了我自己生命的座标,几十年风雨历程,我为此付出了许多,甚至是整个人生。

        三十年过去了,当年文革、插队以及后来的日子的一切已经从记忆中渐渐淡去,那些人和事渐渐模糊,那段经历对生活的影响渐渐退后。但是,每当看到有关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运动的回忆、讨论、研究和电影、小说时,还是忍不住要关注。看到描写当年的知青生活的电视剧,不管是否认同剧中人物的人生观价值观,总感觉有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甚至会一连几个或几十个晚上再忙也要抽时间坐下来观看节目,回味电视剧叙述的故事与自己真实生活的距离和相似之处。

        那段生活的细节给我的印象会淡下去,但是那种感情的伤痛是无法消除掉的,那种精神的体验更是一辈子也挥之不去的。

        为什么呢?只有一个解释:《青春之歌》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这已经成了我的人生追求,成了我的人生一种信念,一种信仰。

        经历了那么多的事,经受了那么多的苦难,我居然无怨无悔。因为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是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而付出,他总是感到特别的值得和骄傲。所谓“青春无悔”,说的无非是,对我们青少年时代的那一段生活,对我们的遭遇,我们当时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以及在思考基础上所作的选择,我们面对苦难的态度,甚至是处在逆境、绝境之中等等,都没有什么值得或需要抱怨和后悔的。

        我感觉到我周围的老同学们也都和我一样,对于走过的几十年都是青春无悔。我们那一代是很优秀的一代。

        有许多年,我和母亲分离两处不能见面,我一个人生活在外,上山下乡时插队落户在一个仅有28户人家的孤零零的小村庄上。多少个无眠的漫漫长夜,从茅屋的窗口望去,那是无边的黑暗,看不到一星灯火。除了村庄几十米外的江水拍打堤岸的声音和偶尔的犬吠之外,听不到一点人声。在那种苍凉孤寂之中,我曾痛苦地想过,我和这个世界的联系究竟在哪儿?我的明天是什么样?我多么希望有母亲的温暖来给予我安慰和爱抚,给予我生活的力量。我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我已经长大,已经走向社会,我必须自己给予自己鼓励和鞭策,自己给予自己不断前进的力量。

        几百上千个朝夕来回奔走在乡村田埂小路上,始终生活在这田埂围成的狭隘的小圈子内,然而我向往未来的理想之火从未熄灭。
 
        虽然那一段漫长的岁月几乎没有一个瞬间是我愿意面对的,但是,即便是这样,它毕竟是我的生活,是我真实的经历,那里记载着我在那一年代的曾经有过的企盼和追求。

        生活中的昨天和今天是连续的,不可割裂的,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我的今天永远是我的昨天的理想和梦,我的今天永远是我昨天追求的目标,是我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努力争取得来的。我为自己的今天而庆贺,我总是为自己没有蹉跎岁月而感到欣慰。


        尽管当时很年轻,对社会现状还不能深刻的考察和思考,对历史还不能清晰的理解,但是,有一点,对自己的未来,对社会的未来,我始终抱有坚强的信心,我坚信黑暗是暂时的,困难是暂时的,暴风雨过后的晴空和彩虹的出现是终究的,所以几十年来我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一直劝慰和勉励自己:一个真正懂得人生、懂得生活的人,要懂得排解自己的痛苦,要懂得治疗自己的流血的伤口,要懂得从困境中寻找积极向上的通道,积极地生活。

        我是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中长大的这一代人,是在《青春之歌》的激励下成长的这一代人。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是我们用汗水和眼泪、苦涩和艰辛、希望和憧憬书写而成。

        今天,我不再年轻,蓦然回首时,有一点我是感到骄傲的,那就是在这漫长的30年,40年里,我一直拥有着一个始终不变的信念,一个始终不变的理想,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想。几十年来,虽然没有多少人知道我的信仰、理想是什么,也许只有我的母亲知道,因为在梦中我会向我的母亲倾诉我的衷肠,也许只有我的学生知道,因为在讲台上面我会对我的孩子们流露我的真情叙述我的思想。但是,没有人知道我并不重要,我并不在乎这一些,因为我是拥有的,非但没有缺失,而且是热烈的拥有。同时,我又是坚持的。我一直孜孜不倦地为这个信仰,为这个理想,为这个梦想努力追求着,从农村到上海,从上海到纽约,一直到站上世界一流大学的讲台……

爱国

        2001年4月,我刚到纽约的第二天清晨,Vogeli教授和我乘坐同一辆出租车去Collegiate Boy School。Vogeli教授在车上一边吃早点,一边翻阅着当天的晨报,忽然,他把一则新闻递给我看。我一看吓一跳,2001年4月1日,中美在中国的海南领空发生了撞机事件。之后两国发生了外交争端。

        几天里,哥大的教授们和我,谁都没有议论这件事。我们有一个共识,在争端没有妥善解决之前,我在哥大的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暂时停止一切外出活动和在哥大的公众场合活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而产生矛盾。

        我天天看报,还特意去哥大校门街对面的报亭买中文的世界日报,一字一字地阅读,关心着事态的发展。直到一周以后,撞机事件有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我才松了一口气,开始了我正常的哥大访学活动。

        过去在国内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这样把自己和国家联系在一起。通过这一件事,我才认识到我是一个中国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因为在这个时候,你的一举一动,全世界都在关注你,稍有不慎,会引起轩然大波。在自己祖国遇到非常事件的时候,我第一次认真地思考着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言语举止才是符合国家的利益。我也注意到哥大教师学院的教授们,他们除了通过报纸了解事态的发展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言行,学校的一切都是正常地运作着。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一个星期中,表面上,我没有说什么话,也没有做什么事,但是,心里面我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心路历程。我那么急切地天天一大早就去报亭买报,我那么反感电视里美国政府关于撞机事件的报道,我那么小心谨慎地处理自己的日程安排…..

        我这时才知道我非常地热爱自己的祖国。

        我这时才认识到个人和国家是那么的紧密联系,我第一次感觉到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我的祖国,代表着我的人民,我也第一次感觉到我是那么由衷地希望自己的祖国繁荣和强大。

        陶行知是爱国的,他从美国留学回来,一直从事于他的教育研究,创办晓庄师范,创办育才学校,创办重庆社会大学,为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钱学森是爱国的,他为了祖国的繁荣强大毅然决定离开生活学习工作了20多年的美国,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中国,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一直把陶行知、钱学森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我觉得人的一生如果能象他们那样,就是过得非常的有意义和有价值。爱国,不是向别人索取对自己的一种评价。爱国,只是个人的一种感情,一种在自己看来是特别重要的,对别人来说也许并不需要别人知道,也并不需要别人理解的一种感情。

        撞机事件以后,得知国内有些年轻人有些过激的言行。我们都有许多的想法。

        我还是非常赞同“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的说法,但是,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在“关心”这两个字上我们要给予不同的内涵。什么是我们应该的关心呢?是不是每发生一件事,我们都要参与,都要介入,才算是关心呢?在这个世界上国家之间的争端犹如城市的里弄里居民之间发生矛盾一样是经常的事,大多是可以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得好的。不要一发生这类事,就感觉自己是弱者,自己是被欺负的,有着一肚子的怨气,然后大骂一通,甚至情绪失控还要上街游行,烧、砸、打。我们的激动,无非是担心受欺负,担心我们的国力还不够强大,会再次遭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凌辱。然而事实上只是发生了一个冲突,我们考虑的是应该冷静下来怎么去处理好这件矛盾纷争。

        我们老百姓能不能在上班时间,办公室里不议论这件事呢?我们能不能在社会公众场合下不谈论这件事呢?我们能不能给政府充分的时间,相信政府能妥善解决呢?我们能不能在每个人自己的言行上配合政府,而给予政府充分的信任呢?这样的要求是否很高?

        为什么我要这样提法呢?因为时代变了。因为今天世界上我们中国已经和那些“大国”有相等的国际地位了,平起平坐了,我们没有必要自己看不起自己,没有必要一发生事总是感到我们在被人欺负。我们要有修养,要有耐心,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政府能妥善地处理好事情。
 
        还有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许多事情发生,我们不可能一一地自个儿关心过来,还要什么事情都要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担心受欺负,如果我们的国家强大了,还会受欺负吗?国家强大了自然就没有人来欺负我们了。但是建设祖国使自己的祖国强大起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要靠我们全体人民努力奋斗。这是急躁不得浮躁不得的事情。今天的中国是强大了许多,但是还是不够的,我们还不能自己制造世界一流水平的飞机、轮船、火车、汽车,我们在顶级的世界科学技术研究方面还是处于落后地位。所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精力集中在我们的工作上,把我们的份内事情做好。我不赞同爱国必须要有豪言壮语必须要有惊人举动的说法,我们需要踏踏实实做好手中的工作,对一切工作认真负责,象陶行知、钱学森这样地爱国,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添砖加瓦。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事态恶化了,发展为两国的武装冲突,国家发出号召要求人民要拿起枪来保卫祖国的安全,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责任

        一次在网上,看到一个教学论坛上上传一张照片:一个老人走在街上,穿着很破烂,胸前挂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他的“冤屈”。上传照片的老师就发表议论,说政府是多么的腐败,说老人是多么可怜,然后义愤填膺号召教师和学生起来批判。

        一张照片能说明什么呢?能说明事实的真实性吗?有一次上海媒体在报上说一对母女在公交上被小偷偷去了所有看病的钱,动员全社会给她们募捐,还拍下了她们母女的照片。热心的读者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一下子几万元钱款送到她们手里。结果没几天,报上又说,这对母女是骗子,她们根本就没有被偷,是她们蓄意编造了故事来欺骗社会,骗取钱财。

        社会上的事是很复杂的,不要轻易地信以为真,见风便是雨。我们只是路过的行人,我们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我们看见这类事,同情地问候几句或以个人名义给些接济钱款是可以的,但是大张旗鼓地大做文章是不适宜的,因为这些事的真伪要搞清楚至少要经过一个仔细调查核实的过程。但是这不是我们的份内事。我们应该告诉他去找相关部门,例如居委会。居委会的负责同志一定知道怎么帮助他,他们一定会安顿好这位老人,一定会问清原委,从而给予合适的帮助和救济,这是居委会的责职。即便这位老人确实是有冤屈,我们在路边看到了,我们正确的做法也是应该告诉他你有冤屈可以寻找司法机关,或者法院,或者检察院。如果他不认识路,我们可以帮助他找到这些部门。

        所以,我认为这位教师在网络上认定“这是政府腐败所造成”的做法是不合适的。更为不合适的是,他还要求学生和老师们行动起来一来起批判政府的腐败。古今中外没有一个政府是希望自己的官员欺压百姓鱼肉人民的,对于惩治腐败这个问题政府和人民意愿是一致的,古代的“钦差大人”就是用来惩治腐败官员的。许多问题牵涉到社会体制的改革则需要我们有耐心,要一步一步来。网络上这样动不动就血腥地又是批判又是打倒,是不理智的表现。

        我清楚地知道这种思维模式来自于鲁迅的批判精神,这是我们曾经提倡过的一种精神。但是我们要知道鲁迅生长的年代是一个什么年代,我们现在是一个什么年代。鲁迅先生的一些文章一些讲话是有历史针对性的,他针对的是旧社会、国民党反动政府。鲁迅批判的是那个年代的人和事。我们不能用鲁迅的批判精神来对待我们今天的人民政府,引用他的批判风格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不符合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

        首先我们要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或许某一地区政府对于某一件事没有处理好,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那可以去高一级的政府反映,我们要相信我们的政府是可以处理好问题的。我们要建设一个稳定的团结的和谐温馨的社会,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好处,我们不要动不动就是批判。

        我想今后中学里语文课上学习鲁迅的文章时,一定要讲清楚鲁迅的时代背景,要讲清楚怎么才是正确地学习鲁迅精神。作为教育思考,我们对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的从小培养一定要注意正确引导,一个人的涵养、气质、风度都是从小受教育熏陶逐渐积累养成的。

        这样的思维模式同时又是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系。中国古代文人考状元,都是要求写文章,而且这些文章都是号召考生批判当前社会的一些弊端,还要求考生献上他们改革的锦囊妙计,谁言事切中时弊,谁就得分高,谁就是今科状元,谁就能当大官。所以,久而久之形成了中国的文人总是喜欢写联系时政,抨击权贵,为民请命,代民立言的政论文章,针砭时弊,议论国是。

        中国文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传承,以及中国知识分子“文人论政”“言论报国”的优良传统,我都是非常理解和加以肯定的。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现代考试科目也不止语文作文一门科了,还有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等。人才的才华也不是单从写文章来考察了,还有数学的才华,理科的才华,外语的才华等等。国家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等等,他们从各行各业为国家出力,他们都是爱国的杰出人才。我们要打开我们的视野,开阔我们的眼界。共0条评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重点落在一个“责”字上,责就是责任。怎么去爱国,什么是我们的责任,其实陶行知、钱学森等无数的前辈都以他们一生的追求,一生的作为为我们作出了答案,树立了榜样。

        我是学数学的,我是搞数学教育和英才教育研究的,我的所思所想就是我的专业领域的事项,我希望社会稳定,国家强大,我认为我在我的专业领域取得成绩就是我爱国的表现,我不希望我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我专业以外的事情上。当然,我们也希望政府做好政府的事,对外提高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对内关心人民的生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我们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创造更好的事业舞台。

        谈论这一些,想说的是我们教师就是要干好本职工作,要集中精力搞好教育工作,把“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这篇大文章做好,我们整天思考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学生成长,把我们教师自己的专业做深做精做透。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做了,我们的事业就发展了,我们的国家就强大了,我们在国际的地位提升了,我们国家的改革的步子也加快了。

精神

        正确的信仰可以给我们坚定,给我们足以令我们成功的坚定和由此而产生的自信,而基于正确信仰的忠诚又可以给我们无穷的力量,去捍卫去实现这种信仰,这就是责任。责任体现在集体上,就是大爱,爱我们的学生,爱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严于律己,锐意创新,为了学校的未来和整个教育事业发展集思广益,不遗余力。责任体现在个体上,就是我们每个人要对自己负责,钻研业务,完善品质,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现代教育的理念就是信仰和责任的体现,信仰和责任造就了我们值得学生和家长信赖的黄金一样的品质和不为功利求真求实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有对教育事业无私的热爱。于是,我们完成任何艰巨的任务都会变的势不可挡。

        什么是我们提倡的精神?那就是无私,那就是忘我,那就是求真求实。无私和忘我都是讲克服功利主义。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克服功利主义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孩子教育问题碰到的一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的大孩子由于药物过敏耳神经萎缩,听力损失9~11。我发现以后就及时抓紧治疗。医学专家们告诉我恢复听力医学上已无回天之术,但是可以通过助听器的辅助,进行聋儿听力康复训练。于是在孩子5岁的时候去了北京耳科专家邓元诚教授那边进行听力康复训练。这种训练虽是针对聋儿进行,实际上是对家长的一种培训。回家以后我按照邓教授的指导继续对孩子进行训练。听力损失在7或更小些,效果是很明显的。可是由于我的孩子听力损失太厉害,效果不明显。

        到了入学的年龄,我去县里唯一的聋哑学校(小学+初中)替孩子报名就读。学校一年级正好有一个聋儿康复训练班,据说这个老师是郊县率先进行聋儿康复训练的,是县里教育改革的典型,评上县级、市级甚至全国的劳动模范。孩子理所当然地编在这个班,由于大家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校长又很热情地把我介绍给这位老师。

        我把孩子的情况介绍给他,并把去北京参加康复训练和在家里一直坚持训练的经过以及训练下来我的体会一个脑儿地都告诉他,我表示孩子参加他的班级学习以后,我一定配合他的教学。可是,我发现他听了我的讲述之后反而冷淡了下来,他没有同意我的孩子进他的班。他一会儿建议我去健全儿童的小学随班就读,一会儿说我的孩子基础好,他班上孩子没有基础,会影响我孩子的学习。

        后来学校告诉我孩子没有被编进康复训练班,被编在普通班,就是用手语教学的班级。校方说这位老师是全国劳动模范,要尊重他的意见,不能硬编在他这个班。我感到很纳闷,孩子基础好,按理应该有利于他的班级教学,应该欢迎我的孩子,为什么反而要拒绝呢?

        孩子虽然没有进这个班,我有些意外。但是,我也没有觉得非要进这个班。我觉得,听力训练只是一种康复训练,不能替代教学,一个孩子在学校时间总共时间是有限的,康复训练用去了时间,势必影响教学的时间,小学期间是语言、数字的教育重要时期,由学校多一些语算的教学,家里多一些康复训练也是一样的。而且我对邓元诚教授的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理论和实践理解很自信的,于是我天天晚上坚持孩子的听力康复训练,同时也不放松对孩子的教育。

        长期的实践告诉我目前的助听器科学技术水平是无法帮助象我孩子这样听力损失在9~11以上的耳朵分辩Z、C、S、Zh、Ch、Sh,甚至d、t、n、l这些发音。孩子的发声语言只能停留在一些常用的日常用语。听力、语言训练不是万能的,否则美国助听器科学技术那么发达为什么还要那么重视聋人的手语教育教学,还在发展聋人的高等教育。我深深地感悟到这样听力损失的孩子他们将来的深入学习必须要靠他们聋哑人的手语。

        一个聋哑孩子和一个健全孩子在学校上学的时间是一样的,聋哑孩子有半天的时间花在听力语训康复上,势必就比健全孩子少了半天时间的教育教学。即便今后听力语训成功了,也只是在听力上达到了健全孩子的听力水平,能开口说话了,但是,他比健全孩子少了半天受教育的时间这是明摆的事实,而且这是天天的事。一年365天这笔帐我们做家长的和搞教育的人是必须要学会算的。如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听力康复上,结果还是不成功,而反而忽视了教育,其结果是大大的得不偿失。我面对现实随时注意修正我的康复和教育教学计划。

        后来由于我工作的变动,孩子跟着我也离开了该县城去了浦东三年。一直到孩子五年级的时候再回到这所学校。

        孩子初中毕业的时候,要报考上海唯一的一所聋哑高中,聋哑青年技术学校(中专+技校)。各区县都有聋哑初中,现在要挤进唯一的一所高中,竞争非常激烈。考试结果,我孩子录取进了聋青技最好的专业工艺美术专业,他学校里还有一位学生考取在烹饪专业,其他学生都没有考取。据说那个劳模教师的语训班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解散了,升入初中以后这些学生分散在各个手语班,学习成绩都平平,在聋青技高中升学考试中,这个班的学生一个都没有考取,全军覆没。

        孩子高中毕业以后又考上了大学。孩子有一年回家乡看望他的初中同学,他说他的初中同学由于没有上高中都早早地在里弄的福利工厂工作了,他们现在没有一个人带助听器讲话,都用手语交流。当年的那个语训老师也早已离开了特殊教育讲台。


        我深知聋儿教育的艰辛,这样的孩子必须要靠父母百倍千倍于健全孩子的家长所花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取得也只是丁滴的成绩,我一直把我聋儿的教育视作己任,所以我从来没有计较过这位教师拒绝我孩子的事。这只是我培养教育孩子几十年漫长岁月中的一个小插曲。

        但是这件事折射了一个不能忽略的教育问题,一个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当年这个教师为什么拒绝一个已经接受听力和语言康复训练的孩子进这个班?因为在教育相对落后的郊区他的聋儿听力康复显得很神秘,他靠着所谓的语训这个神秘在谋取功利,他当然不会让一个了解聋儿听力康复原理的人进入他的领地。这是他一种见不得人的私心。人们很难看出他的阴暗心理。但是,时间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他最终没有成功是很正常的,因为他的心思在功利而不在教育。他不是学医学康复学专业的,没有康复学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又没有花时间花精力去钻研医学的康复和教育的关系,他也没有钻研这种康复的医学理论背景是什么,现实的技术水平和康复的理论之间距离是什么等等医学和教育的问题。时间一长,局限性、狭隘性都暴露出来了。其实,失败是一开始就成定局的。只是可惜的是这个班级许多听力损失在7甚至更少一些的那些孩子通过语训应该有明显效果的,但是也没有成功。

        这种人的结局是很悲惨的,教学没有成功,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最重要的学话期被耽搁了,错过了,同事,家长,学生都不再信任他,因为他从来都不坦荡,“优秀教师”“劳动模范”这些曾经闪耀过的热闹过的头衔或光环,都不能救助他,所以最终一个人孤零零地羞愧地蜷缩在一个角落里。

        由于伴随孩子的一路成长,我对聋哑教育是非常的熟悉,虽然我的孩子已经过了中小学学校教育时期,但是,我还是很关注我们国家的聋哑教育。我想说,我们在聋哑教育上功利性太重了。重语训的人很多,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人们认为热门的“高科技”课题,在我们国家“铁树开花”一直被看作是聋哑教育了不得的目标。而重视手语研究的人太少了,可以说几乎没有人在研究中国的手语教育,因为这是太平凡无奇的事情了。我并不反对聋人语言康复的研究,这确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但是我们不能只是对我们健全人自己的科研课题感兴趣,而忽视了聋哑人真正的需要。真正的尊重聋人,就是要重视聋人的真正需要,他们需要的是急需完善和发展属于他们的语言――手语。聋人喜欢与聋人在一起,他们并不嫌弃手语,他们并不奢望开口说话,他们认为那种发音不清,结结巴巴,不能表达自己内心思想,又不能用于教育的开口说话还不如不说,他们喜欢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交流他们的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人生的酸甜苦辣。

        同样,医学上已经确诊的高位截瘫病人,尽管医学上还在努力研究如何使他们康复,但是他们自己是不奢望站起来的(站起来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痛苦),他们需要轮椅,他们需要社会关爱他们,例如公交地铁上有他们的专位,乘火车飞机有他们的专门通道,看病有专门的挂号处等等。这批轮椅族喜欢聚在一起玩他们自己的娱乐,开展他们自己的运动,享受他们自己的欢乐。

        这就是残疾人的心理学。

        我孩子现在在美国Gallaudet聋人大学学习。我和Gallaudet大学语言专家们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都认为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对于教育,手语将一直是聋人唯一的语言,发展聋人教育,首先要发展和完善聋人的手语体系。

        现在我们国家连一个聋人手语普通话的系统都没有形成,各地聋哑学校使用的教学语言都是当地的方言手语,聋哑学生其实都看不懂电视上中央电视台新闻广播的手语翻译。想象一下,如果今天中国所有的中小学现在还是在用各地的方言而不是普通话来上语文课的话,那我们的教育是何等的落后啊!

        前面提到的那位聋人语训教师就是在这种功利性的教育研究环境中追逐着他自己的名利。我这是举特殊教育聋哑教育战线上的事例,至于主流教育上的功利性人们更是见惯不怪,耳熟能详了。

        一个教师刚从教的时候,从一般意义上讲,都是愿意奋斗一番想做一番事业的。但是教师工作不比演艺界,不买青春的帐,不是花几年时间就能取得成就的事情,教育工作是要经历许多年的积累,需要终年激情满怀又能甘于寂寞。

        如果一个教师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心目中也没有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那么肯定会沦为平庸之辈,最后被时代淘汰。有信仰,有信念,有目标,有行动,才会有发展。有计划的人生,才会是精彩的人生,有计划的专业发展,才会是精彩有为的发展。

        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求真求实的精神,心里没有科学,没有真理,那么肯定也成就不了事业。许多人是经不住岁月磨耗的,最终总是想方设法通过投机取巧寻找捷径,他们会给自己贴上 “擅长审时度势”的标签加以自我辩护,他们虽然一时间可能会有荣耀和光环,但是由于不符合教育的规律,终究会水落石出,从而悄悄地从历史舞台上黯然消失。

        教师工作只有求真求实,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循序前进,最终攀登事业的高峰。

        我是搞数学教育的,对数学竞赛能获奖的学生总是少数这一点深有体会。因为解数学尖端题不仅需要学生有数学天赋,还需要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杂念的、患得患失的那些学生,考试时就是要分心,解高难度题他们兴奋不起来,解到关键地方他们注意力情不自禁地要走神,他首先想的是“我能不能解出这道题,能不能获一等奖”,而不是“聚焦思维去思考如何解这道题”,解题解到纵深处,需要他智慧碰撞产生火花的时候,他却不能聚焦,不能燃烧。最终结果这类学生总是越不过考试时走神的这道坎而被淘汰下来。

        带着功利做教育的人出不了教育科研尖端成果与解数学难题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些人的心思在功利,不在教育,在教育科研遇到艰难需要攻克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功利,心思是如何获得功利,而不是在探索教育真理,他们宁可放弃真理,他们追逐功利。钱学森为了国家利益能克服种种困难回到祖国,他们行吗?他们不行。钱学森几十年如一日隐姓埋名不计较职位不计较待遇攻克火箭导弹技术难关,最终为国家创造了尖端科技奇迹,他们行吗?他们不行…..所以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爱国的热情,没有高度的责任感,没有忘我的精神,他们是不可能在事业上真有所创新,不可能真有所突破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必须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并重,带着功利做教育却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要名利,不要事业。教育教学出于功利的目的为贪图虚名,为当官升职必将危害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必将破坏人的培养规律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现在的环境有功利性生长的土壤和气候,有些当官的带头目标功利,严谨的学术和科学研究成了一句口号,社会的责任感无从说起,因为有着这样的土壤和气候,这种功利性的所谓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往往会热闹一阵子,喧哗一阵子,甚至会尘嚣甚上。但是,一切虚的东西,假的东西,最终都会烟消云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一页总是会被翻过去的,冷静下来沉淀下来以后,真理自然会告知天下。

        世事苍茫,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舞台的主角,怎样扮演好这个角色?把人生演绎到什么程度?是精彩纷呈,还是暗淡无光?是雄浑激越,还是默默无声?我一直坚信这样一个道理:教师必须没有功利,讲究真实,才能取得事业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博弈中,使自己更加和谐美满。

        许多时候,当一个人回顾过去的时候,他会因为自己要回忆的历史很多,想得很多,而且明白了很多,而感到踏实。在一个人的脑海里,必须留有让自己思维自由活动的余地,因为正是由于这些空间的存在,才能做到在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攀登前进的忙碌的空暇之际,能将散乱飘零的记忆碎片收集起来,构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明透做人的道理。

        拉斯维加斯风景的美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我关闭了电视,关上了窗户拉上了窗帘。拉斯维加斯是不值得沉浸其中的,至少我这样认为。我不习惯窗外和电视屏幕上闪烁的拉斯维加斯城市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我也不习惯周围迷漫的拉斯维加斯空气中都能嗅到的那种不加掩饰地追逐名利和金钱的气息,我更不想去想象老虎机前牌桌旁人们因贪婪和沮丧而变化莫测的表情,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声嘶力竭喊叫声是那么让我强烈地反胃。拉斯维加斯是人生赌博的象征词,物欲时代,良知沦丧,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许多人放弃生命中最美好的两件东西:诚实、真实,在人生的博弈中选择了“赌”,并走上不归之路。我是对数字很敏感的人,但面对那些五花八门的名利功利的博彩设计,我竟发现自己丝毫找不到感觉。

        其实拉斯维加斯也不是一统天下的。这里的大楼就是一方净土,因为这里正聚集一批数学教育献身者们讨论着数字和教育的诗情画意。

        拉斯维加斯,今晚我不会遗憾。因为当我亲眼看见它的夜景的那一瞬间,我就感觉到像我几十年来面对名利功利的诱惑一样,我不会馋唌欲滴,因为我懂得信仰、爱国、责任、精神的道理,我相信我会征服它!

        在拉斯维加斯赌城随想教师教育和教师的成长,真具有特殊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