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学校集体烧香拜佛谈教师的信仰教育
未来路教育评论


       据新民晚报 2010年5月20日报道,5月18日凌晨3时许,武汉新洲一所中学由学校组织30余名毕业班的班主任和学科组长参加进香祈福,因为6月份就要中考高考了,学校希望孩子们考出好成绩。一位副校长表示,每年都会组织毕业年级班主任进香,这已经是常规工作。有的老师比较讲究,还提前3天吃斋。

       早些时候2009年6月3日的《中国青年报》就报道:在每年的高考热中,总有不少教师、家长、学生为求高分而去烧香拜佛。高考临近,一些佛教名山迎来了一拨儿又一拨儿的高三老师,他们祈祷着高考中自己带的学生能有个好“收成”。数月前,广西铁路某中学派出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作为代表,来到湖南衡阳的衡山烧香拜佛,祈求该校参加高考的学生顺顺利利,考出好成绩。每年派老师到庙里求神,已经成为这所学校的公开秘密。同是临近高考期,广东省又爆出这样一则新闻:某某中学老师竟然集体焚香祭神,祈求本校考生考得好成绩。

       新闻一经报道,舆论一片哗然。这是令人非常震惊的事情,和“烧香拜佛”的流行一样,“不信科学信神灵”的社会上的封建迷信居然已经蔓延到纯洁的校园里,更为严重的是烧香拜佛不是个别教师的行为,而是校长书记在组织教师一起去,这简直让人瞠目结舌,不可思议。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确实有老百姓为了祝愿家庭平安幸福,去庙宇烧香拜佛的现象,他们是要表明自己的一种虔诚的心愿,表达自己的一种祝福,寄托自己的一种思念,给予自己一种安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学校,作为科学文化的传播之地,居然由学校组织教师集体烧香求神拜佛,祈祷高考顺利,还把它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这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在佛经的音乐声中,在香雾缭绕的佛像前,居然跪着一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科学文化的传播者,默默地喃喃自语地为师生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而祈祷,他们不再相信自己的教学,不再相信学生的努力,他们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神灵和菩萨,这岂不荒唐,不是成了一个荒诞的传说。中国的教育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教师教育必须要深刻地反思。

      众说纷纭的评说

       有人认为,高考前教师的“烧香拜佛”是一种对本职工作的失职。对于高三老师,在临近高考前的关键时刻,他们竟然抽出时间不远千里去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不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也有损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作为临考前的高三学生,在考前几天更希望与老师加强心理沟通和交流,更需要老师的心理辅导和安慰,藉以减轻和缓解自己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而此时的老师们,却弃学生于不顾,不远千里去烧香求佛。校长、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与组织者,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没能教会自己的学生用科学、理性和有效的方法缓解压力,使他们保持一个健康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面对高考,这是教师逃脱职业责任的表现。

       有人认为,教师身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享有如此高的社会声誉和威望,却在光天化日之下去求神拜佛,这种“师表”举动是有悖于社会主义科学精神的,不但大大损害了人民教师这一神圣形象,反过来助长各方面的投机和懒怠行为,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消极和负面影响,会腐蚀教师队伍和学生的心灵。

       有人认为,教师寄烧香拜佛祈求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是他们缺乏自信心的一种外在表现。考试是否能取得好成绩,是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得来的,并不是靠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得来的。作为教师,关键是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对学生各方面的投入是否充足,对学生的关心是否到位等,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如果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习惯、良好有效的学习方法、临阵不乱的心理素质,而靠烧香求佛能有什么用。

        也有人认为,高考前校长、教师 “烧香拜佛”成群结队而行的现象是一种情绪焦虑而又无可奈何的表现,是他们在面对众多压力时,选择的一条明知并不能达到目标的“减压”“释放”的途径,是人在无助情况下的一种自我救赎。

       ……


       一个无解的方程

       校长书记们天天在省市教育厅教育局开会聆听上级的精神,走上校长书记岗位前的政治思想理论培训更是不会缺少的。国际歌中写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这些基本的共产主义思想原则他们应该是很清楚的,歌词唱了几十年了,都能背诵的。

       教师们每周都要一次参加全校政治学习的,这是坚持了几十年雷打不动的学校规章制度。每次两个小时的政治学习会上校长书记每次都要宣读上面的文件,解读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和精神,分析和布置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上级也是严格要求一次不缺严格把关的,内容也是有模有样的,是否参加政治学习和是否参加教研活动都是有考勤纪录的,都是与考核教师工作,与教师绩效工资评定挂钩的。

       既然是这样,怎么还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对于教师的烧香拜佛,尤其是校长书记把它纳入到学校的行为,如果继续按照这样设定的师德标准的逻辑框架来思考,这样设定的思维圈子里来分析,那么肯定是无法解释的,这是一个无解的方程。继续上纲上线地批判或批评他们的行为有失师德规范,是封建迷信行为,甚至处分他们,处罚他们,都是没有实际效果的,也确实是显得苍白无力。因为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些道理,他们是知道的。但是,他们确实在实际工作中碰到了这样的难题,他们无法解决,政治学习、教研活动都帮不了他们。他们必须得年年月月面对社会的现实,必须得年年月月面对学生和家长,他们是不得已才出此下策的。已经到了乞求神佛来帮助自己的地步,可见是多么的无奈。

       仔细地想想,现在的政治学习、教研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是该要做根本性的改革,要给予教师行之有效的帮助。不能一味地责怪他们。不能把这种现象定性为封建迷信思想,更不能认定他们的行为是在宣传封建迷信。要看到绝大多数的教师对教育是认真的,勤奋的,负责任的。要理解他们的难处,要换位思考,要站在他们的立场,替他们着想。认真地分析,科学地分析,才能找到根本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历史地看待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从这个问题中显示出校长管理能力上的欠缺,教师教学能力上的欠缺,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但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回顾一下他们是怎么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灾难的中国,虽然开始了改革开放,但是人们心有余悸都不愿意当老师,师范大学招生无人问津。特别是名牌中学的优秀生们都不肯报考师范大学。查阅一下上海名校上海中学的毕业生去向,从1980年到2000年期间每一届的高三毕业生中有几个报考师范大学的?也查阅一下上海的其他一些名牌中学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以及南洋模范中学等学校,他们每年有多少毕业生报考师范的?不妨做个统计,答案是一样的:几乎没有,甚至是一个也没有。那么那些年,师范大学的生源是怎么来的呢?大都是一些中学的推荐生,是学校将一些估计高考成绩有困难但是思想道德品质方面表现还是不错的学生直接推荐他们去读师范。这些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是比较薄弱的。让他们大学毕业后去中学任教,带学生去搏高考,特别是要去上海中学、复旦附中等名牌中学任教,真是难为了他们。

       现行的教师职后培训情况怎么样呢?08年1月30日新民晚报刊登了一篇题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备多大桶”的文章,讲了上海市普陀区普雄学校等学校考老师专业知识,结果大跌眼镜的情况。仅仅是考教师自己所教的年级的专业知识,而且也仅是自己学校的校长或区教育学院的教研员出的题目,考的结果是:“语文老师背不出规定篇目的古诗文,数学老师不会解中考、高考题目,英语老师开不了口、看不懂原著……” 这是这些教师师范毕业以后在岗位上的实际情况。如果职后培训能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应该是可以有所提高的,但是我们的教师教育没有做到这一点,教师教育没有实际下去调研究竟我们的教师是个什么实际水平,他们缺什么,应该给他们补什么。宣传总是说现在的师资怎么怎么好,时间长了,真以为下边的教师就是像宣传的那么好,培训项目没有对症下药,培训是一年一年不断在进行,但是,效果甚微。

       教师教育没有重视教师最根本的才艺课堂教学的研究。数学课怎么上?怎么备课?怎么讲课?概念课怎么上?复习课怎么上?怎么调节学生的情绪?怎么布置回家作业?怎么进行有效的阶段检测?这些课堂教学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师们没有得到应有的指导,教师们连一个真正可请教的导师都没有,连一个可供模仿的榜样都没有。中国戏曲京剧有四大名旦梅派、程派、尚派、荀派等,越剧花旦有袁派、王派、戚派之分等,年轻演员先继承流派,再发展创新和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我们的戏曲艺术才能源远流长繁荣兴旺。同样,教育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上海应该要涌现一批课堂教学的标竿性人物,可是没有!有关方面没有重视在教育教学上有实战经验的领军人物的挖掘。忽视对富有教学经验教学成果突出的杰出教师课堂教学流派艺术的总结、研究和推广,这样既不利于扎实地继承教育教学前辈创造的艺术成果和经验,也会使年轻一代肩负的发展、创新教育教学艺术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责任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些一线的教师也努力过,也拼搏过,挣扎过,可惜没有实战行家指点,他们是没有方向的在瞎搞。许多知识一些教师自己也没有搞懂,课堂上怎么讲得清楚,那么怎么办呢?只能让学生拼命抄笔记。许多题目一些教师自己也做不出,当然也就讲不清解题思路,那么怎么办呢?只能让学生疯狂地做试卷。于是给学生报答案就充当了试卷讲评,没有思想方法解题技巧的指导,只能靠多做试卷“熟能生巧”。这叫做“上课抄笔记成风,回家布置作业成疯”。据一所上海市的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反映说他们国庆长假7天物理老师布置他们要完成20张试卷(每张试卷两小时完成),每天要做3张,有这样布置作业的吗?才高一啊,9月1日到10月1日,才学了几天高中物理啊?哪来的那么多的高一物理试卷啊?那么其他学科呢?数学也一天3张,那么化学呢?英语呢?语文呢?高一就这样了,那么高二、高三呢?真是闻所未闻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哪有艺术可言,简直是粗鲁和野蛮到了极顶。

        信仰缺失是最先要要解决的问题

       难道自己的基础不好,职后又没有好的培训机会就能自暴自弃了吗?就能拜神信佛了吗?要严肃地对这些校长和教师们说,这是不行的。今后教师的职后培训方向肯定要改正,培训的项目内容肯定要注意有效性。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要解决内因上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最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必须要有来自自身的动力。要把这种教师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看作是教师自己专业化成长的迫切需要。“信仰缺失”是这些校长教师们的当务之急,教师教育信仰教育必须先行。

       心理学理论指出:“每个人无论他是否具有宗教倾向,都有自己最终的假定前提。因为这些前提对他来说是真实的,这种假定前提不管是被称为意识形态、人生观、价值观或者仅仅是对生活的一种直觉,都对属于他们的所有思维、行为产生了创造性的动力。”这种创造性动力可以理解为一种来自假定前提即信仰的内驱力。正是这种内驱力推动每一个人去从事他的工作和事业。反言之,一切具体的伦理行为正是以这种假定前提为核心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没有这样的伦理规范,一个人的思维和言行则是一盘散沙。教师教育必须首先要将属于教师的伦理规范、原则整合为个体的道德人格,必须首先从建构其价值内核即构建其信仰体系开始。

       熊晓东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爱国的热情,没有高度的责任感,没有忘我的精神,他们是不可能在事业上真有所创新,不可能真有所突破的。”每一个希望自己能有所成就的教师必须要树立崇高的信仰,因为信仰是克服人生道路艰难困苦的力量的万泉之源,是攀登事业高峰绝处逢生的精神支柱。

       六十年代高中毕业的熊晓东,是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中长大的一代,是在《青春之歌》精神感召下走上他的人生之路。由于文革,没有机会上大学,插队在农村,一去就是十五年,但是,要上大学学成之后报效祖国的思想从来没有改变。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恢复高考虽然成绩优秀但是由于左的路线仍然没有录取大学,他并没有灰心,隔一年再考,终于以数学满分的优异成绩进入大学。在然后的几十年里,熊晓东马不停蹄地一头钻进教师工作,为寻找合适的工作环境辗转上海东西南北,不计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研究着教育教学的科学真谛。凭借祖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凭靠自己的勤奋和刻苦,从农村、县城到上海,再走向世界,终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讲演,在世界一流大学开设课程并讲学……熊晓东在自己的教育叙事散文中以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真诚而直率地向人们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讲述自己的真实的故事。

       是一种坚定的信仰,是一种伟大的信仰的力量推动着熊晓东不断地不折不饶地向前进。

       优秀的教师是确立正确信仰的教师,他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有崇高的信仰,有远大的目标,为信仰而工作,为实现目标而奋斗。优秀的教师在信仰的驱动下用心工作的教师,他将工作的意义完全浸融于教育的人生之中,对事业具有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感悟,他以一颗慈善、宽厚、仁爱和博大的心关怀学生,他的心永远与学生在一起。优秀的教师在信仰的推动下是充满激情、智慧和善于创造的教师,他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节课都是一种创造。优秀的教师在信仰的激励下是具有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深厚功底的教师,是终身学习不断发展的教师,同时是具有灵性和悟性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道德的楷模,是正确信仰的传播者,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促进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思想要以国家利益为第一;眼睛要盯住世界先进水平;工作要求是务实和不断创新;目标要锁住结果追求完美。”熊晓东以切身体会鼓励每一位校长教师刻苦学习努力拼搏要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要学会前沿的研究方法,要练就精湛的教学艺术,力争使自己成为新时代教师队伍的领军人物。

       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任何超自然的力量,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全靠我们自己,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高考的命运是掌握在我们教师和学生自己的手中,高考成绩是由教师的科学教学和学生的科学学习的教学实力和综合素质决定的。我们教师要树立科学精神,钻研业务,练就科学教学方法,同时要教育学生除了掌握好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善于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劳逸结合,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样我们师生才能夺取高考的成功。